今天(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发布会介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五五”时期,中国怎么干?这场发布会释放重要信息。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出席新闻发布会。
《建议》分为三大板块
《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抓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第二板块为分论,分领域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第三板块主要部署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等任务。
全会召开期间,与会同志对《建议》讨论热烈,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建议》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纲领性文献,指导方针科学精准,发展目标清晰明确,任务举措求真务实,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建议》提出“五个以”“两个推动”“一个确保”的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总体判断
《建议》指出,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从国际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风险挑战增多。但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十五五”时期,既要乘势而上,又要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把各方面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专门介绍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板。《建议》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做好耕地保护和农业科技创新两篇文章,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牢端稳。
■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健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强化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支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好农村改厕、垃圾围村等问题,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部署四方面重点任务,可以从“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4个方面把握。
■ 固本升级——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当前我国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80%左右。
《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举措,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和民生红利。
■ 创新育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 扩容提质——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我国服务业仍有巨大的扩容和提质空间。《建议》提出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等举措,将加快促进经济生态重塑优化、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新市场。
■ 强基增效——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我国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邮政快递、电力、宽带等基础设施网络。
《建议》提出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举措,将更好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融合、安全高效发展,发挥更强支撑保障作用。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大国经济都是内需为主导,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
《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部署了三方面重点任务,要把握好“拓展增量、提升效益、畅通循环”三个关键。
■ 拓展增量
我国扩大内需既有空间,又有潜力。《建议》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保持投资合理增长,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等举措,这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上向好。
■ 提升效益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到50万亿元,但惠民生、补短板、育动能等任务还很重,必须把“钱”特别是政府资金更好地用在发展紧要处,花在群众生活上。
对此,《建议》提出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加强政府投资全过程管理等举措,将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不断增进投资的综合效益。
■ 畅通循环
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已从过去的328项减到目前的106项,4200多件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举措得到清理,但还有不少堵点和卡点。
对此,《建议》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举措,将更加有力有效地破除各种市场障碍,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十五五”时期要一以贯之抓好落实,《建议》部署五方面重点任务。
■ 注重优化布局
《建议》明确推动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动力源,长江、黄河两条绿色发展带取得新的突破;推动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等“硬联通”设施建设,健全区域间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等“软协同”机制等举措。
关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建议》提出强化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推动战略性产业、能源资源基地等布局优化等举措。
■ 注重新型城镇化
《建议》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等举措,这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蕴含巨大内需空间。“十五五”时期预计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过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过5万亿元。
■ 注重陆海统筹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建议》提出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加强重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定维护海洋权益和安全等举措,这将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海洋强国建设。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向未来五年,《建议》从四方面作出部署。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大长期稳定支持。
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
强化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更多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
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建立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
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收入分配改革。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了专章部署,释放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关于“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建议》从四方面作了重要部署。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
我们的开放兼顾中国之需与世界之盼,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围绕扩大经贸“朋友圈”,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聚焦打造开放高地,搞好各类开放试点试验。
■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
《建议》对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都有部署——
货物贸易方面,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推动市场多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
服务贸易方面,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数字贸易方面,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
同时要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加大力度扩大进口,既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我们要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落实好“准入又准营”,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我们既看GDP也看GNI(国民总收入),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我们要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深化贸易、投资、产业、人文务实合作,拓展绿色、数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

卫生健康和人口发展
《建议》立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对卫生健康和人口发展方面作出进一步谋划和部署。
■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建议》明确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健康促进的政策制度体系,提升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效,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
《建议》明确强化公共卫生能力,防控重大传染病。积极做好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全方位提升急诊急救、血液保障和应急能力。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服务工作。
《建议》明确,健全医疗、医保和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促进分级诊疗。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优化药品集中采购,医保支付和结余资金的使用政策。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编制、服务价格、薪酬制度、综合监管改革,加强县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保障。优化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
■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建议》明确倡导积极的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发挥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政策的综合作用,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有效降低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落实生育保险和生育休假制度。加强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服务。
推动老有所养。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的服务供给。
推动老有所为。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的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建议》围绕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
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
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各种不正之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配置、运行的规范和监督。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