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红色党建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长征情思

时间: 2019-12-17   点击:466 次
记者: 未知   作者: 未知   来源: 长征杂志

高洪波:长征情思


       二万五千里长征肯定是有原因的,但结果却出人意料。
  长征初始,其实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突围,一次败退,或曰:战略性转移。后人一听起《十送红军》,悲哀中有酸楚,惆怅中有无奈,较之以后的“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来,格调压抑低沉,“十送红军”到何方?无尽的远方。这首歌是万里长征的最初的旋律,至今听来,仍让人万般悲怆。

640.jpeg

640.png640-1.png

  多年前曾与一批作家重走长征路,十余日内驱车四千里,在四川阿坝地区转悠。在这块土地上,有着长征时顶著名的一批雪山:夹金山,梦笔山,四姑娘山,还有更著名的日干乔大沼泽,若尔盖县的热尔大草原……平均海拔三千多米,走动起来,明显气短,是空气稀薄所致;可是风光殊绝,草地上盛开着黄色的人参果花,蓝色的报春花,山崖间则是艳丽的格桑花,时或有大片大片的高山杜鹃花映入眼帘,雪山亘古地呈现出银白的色泽,天却意外地湛蓝若宝石,偶或有白云出岫,像哈达一样引人惊喜;白的羊群与黑的牦牛部落轮流出场,红军走过的地方因此显得魅力无穷。 

640.jpeg

  

      然而在八十年前,正是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上万名红军战士的骸骨!他们或战死在一个连一个的战役中,或冻饿牺牲在雪山草地间,据一位老红军回忆:那时掉队的人迷不了路,沿途都是牺牲的战友,他们生前是战士,死后是路标…… 
  悲壮、惨痛。悲壮与惨痛之后是记忆,是反思。万里长征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一支疲惫不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部队”(当地百姓称谓)却硬是走出了一个新中国! 

640-1.jpeg


  关于长征,毛主席曾高度并诗意地评价过,比喻为“播种机”和“宣传队”,而事实上当我徜徉在那片高原时,我更佩服的是毛泽东“马背上哼成”的那些卓越大气的诗词,是他把弹雨当春雨欣赏的生命状态,这样的领袖率领的队伍,哪怕是打剩一人一卒,也断然不会屈服! 


640-2.jpeg

                                      摄影/杨清川


  因为长征,造就了一支铁军;
  因为长征,造就了一位诗人;
  因为长征,造就了一种精神——我想这种精神是执政党最珍贵的遗产,甚至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一党一民族,事实上长征挑战了人类极限,也证实了个体的生命在大自然中的顽强程度,人类意志在特殊环境中所迸发出的巨大潜能!这一刻我默然无语,但我感到脚下土地的滚烫,仿佛听到厮杀与呐喊,声浪正从山脊冲下,挟裹起雷霆风暴,直直地冲入我的心底。

  年轻得不可思议的师长王友均,一个二十四岁的勇士,将机枪架在警卫员的肩头,怒吼着扫射,直到一发子弹夺去他的生命…… 
  多少个二十四岁的生命,堆积在七十年漫长光阴和岁月的记忆里。

640.jpeg


  这一切,都因为长征……忘记往往与背叛同在,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中,幸亏有长征两个字,一段历史,让我们的血性仍在,理想仍在,于是,清醒和睿智也伴我们同行,同行在新长征的漫漫征途中…… 

       感恩长征……

           640-1.jpeg

640-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