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社会资讯

【帮扶故事】咱村老秦

时间: 2020-08-11   点击:165 次
记者: 未知   作者: 未知   来源: 天津支部生活

2018年年初,蓟州区出头岭镇南河村的村民发现村里多了一位进进出出、忙前忙后的“老大哥”。他经常身穿运动服,脚踩自行车,手拎文件袋,奔走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他就是驻南河村帮扶干部秦福忠。

image.png

2017年,由于家庭和身体原因,秦福忠主动向组织提出职务变动申请,由蓟州区残联副理事长调整为四级调研员,后又被组织选派到出头岭镇南河村做帮扶工作。

“来南河村之前就知道这是块难啃的骨头,村党支部组织力不强,村民人心不齐,不凝聚人心工作就无法开展。”秦福忠深知,一个好班子是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的关键,以“党建引领扶贫,以扶贫促进党建”才是帮扶正确的工作思路。

在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过程中,秦福忠本着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在入户拜访、与党员群众面对面座谈的基础上,详细记录了南河村党员和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意见和建议。当村党支部部分委员和村委会部分成员中出现不想干或不愿干的畏难情绪时,他就积极地与其谈心谈话,努力将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一切为了南河村的发展、一切为了南河村百姓步入小康”的轨道上来。他还全程参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选举工作,协助镇选举委员会做好服务工作。当部分村民在选举中出现过激行为时,秦福忠没有退缩避让,而是真的把南河村的事当成自己的家事,将其邀请到帮扶组办公室内耐心疏导,讲明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征得村民的理解和配合,最终为南河村选齐配强了领导班子,选出了村民放心的当家人。

不光在村“两委”班子会上为大家出谋划策,村内的卫生清整、安全检查、防火防盗等工作,秦福忠也都熟记在心。他怕自己年岁大了,记性不好,就每天将自己的工作内容,心得体会,收集到的意见、建议都详细记录下来,那厚厚的600多篇帮扶日志,记录的不仅仅是帮扶工作,更是秦福忠对南河村村民的拳拳之心。

为了做好帮扶工作,秦福忠积极挖掘发动身边各类爱心志愿者资源,帮助南河村贫困户渡过难关。他曾先后发动蓟州区环保志愿者、蓟州国华盘电公司员工、蓟州区启光助残志愿者、蓟州区一日一善扶贫帮困志愿者、残联在职党员等,多次为南河村大病困难户和残疾困难户、低保、五保户等生活困难群众家庭捐款捐物,在减缓贫困户经济压力的同时,也为他们送去了关怀和温暖。

image.png

在帮扶中,秦福忠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者的优势,每每遇到村民想要咨询、办理残疾证,他都会热情接待,耐心解答,符合条件的就积极协调残联为其办理。村里有几位智障残疾人,由于长期缺乏照顾,蓬头垢面、满身脏污,身上还有刺鼻的臭味,平时连村民都避之不及。可秦福忠却两次自费租车,亲自陪同他们到市里办理智力残疾人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生存保障问题。在入户走访过程中,秦福忠还发现许多卧床不起的残疾人,便协调区残联、区人民医院残疾鉴定医生入村上门为其进行残疾等级鉴定,让他们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

别看秦福忠是个清瘦的老干部模样,但是唱起歌来可是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跳舞、耍柔力球,样样都是行家里手,那股精气神也完全不输年轻人。他曾连续13年利用每天早晚的空闲时间到城区内的健身广场,义务组织、推广、教授太极柔力球、踏歌广场舞、拍手操、手语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

image.png

驻村帮扶以来,秦福忠也把这一身本领带到了南河村。他利用业余时间教大家跳广场舞,教村民练柔力球,还组织村民开展“讴歌新时代·经典歌曲大家唱”活动。“平时我们姐儿几个就约好出来练练柔力球,锻炼锻炼身体,以前总是窝在家里看电视打牌,挺没意思的。现在好了,有老秦陪我们练柔力球,每天练习出一身汗,可舒服了,身体也比原来好了。”村民苏大婶说。

临近春节,秦福忠还协调帮扶组和村“两委”班子自费组织了南河村百姓春节联欢会。筹办过程中,他严格初审演出节目,保证节目质量,还亲自邀请区里知名的歌唱、舞蹈、吹奏、大鼓演员来联欢会助阵,并带头表演节目。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都踊跃报名参加。联欢会上,有唱歌的,唱京剧的,说相声的,表演柔力球的……联欢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村民老何感慨道:“咱南河村过春节多少年没有这么热闹了,感谢新班子和帮扶组,特别要感谢老秦,是你们为南河村百姓带来了欢乐。”

秦福忠的善良、热情和多才多艺,为他吸引了一批“粉丝”。“我最开始认识老秦是因为他帮助我们村的残疾人、困难户,没想到他的歌也唱得这么好,他可是我们村名副其实的大明星!”“自从老秦来了我们村,日子越来越敞亮了!”现在在南河村,只要提起秦福忠,不管是谁都会跟你唠上几句。

“我们南河村正在筹资建设老年人、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这是我们村脱贫攻坚的一个重点。还有两年我就退休了,我和村‘两委’班子说了,等退休了我就作为一名南河村的荣誉村民继续留在村里,把日间照料中心建好落实到位,让外出务工的青年人没有后顾之忧。”秦福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