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一般都是事关“改革”的重要会议,今天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已召开的三中全会。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关键词:历史伟大转折。会议背景: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急需赶上时代;特殊年代导致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百业待举、百废待兴、问题堆积如山。主要成果: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论断,均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
二、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1984年10月20日。关键词:城市经济改革。会议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如火如荼,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推动着城市改革迈开步子。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经济工作的中心也逐步由调整转向改革,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主要成果: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我们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市场化取向上取得重大突破。小平同志对此次会议的决定有个高度评价:“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我看讲清楚了。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
三、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1988年9月26日至30日。关键词:价格工资改革。会议背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过热,尤其是价格改革闯关形势比较严峻。主要成果:会议原则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决定从加快改革步伐转向其后两年以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重点,强调价格改革不能孤军突出,改革必须是全面的配套改革。由此,我国进入治理整顿阶段,改革步伐短暂放缓。
四、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会议背景:1992年初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极大推动了改革开放。当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把市场化取向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主要成果: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框架构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由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向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整体性推进。
五、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关键词:深化农村改革。会议背景: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的加快,我国农业管理体制、产业结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成果: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全会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
六、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关键词:完善市场体制。会议背景:随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革。主要成果: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等重大政策措施。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七、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关键词:推进农村发展。会议背景: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经历了光辉历程、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主要成果: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求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八、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会议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改革开始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也越来越多。改革来到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中国要前进,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成果: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力量。这次全会在当代中国史上,第一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今后改革开放提供了主轴和根本尺度。
九、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关键词:深化机构改革。会议背景: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主要成果: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这是新时代启动的第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过去改革主要集中在行政领域,这次改革扩大到了党的机构,这在改革开放历史上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