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生动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我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就是要将英雄精神、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
1.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炮火中,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而不懈抗争的英雄人物,用血与泪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那些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而矢志艰苦奋斗的英雄人物,把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情怀镌刻在社会主义建设征途上;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阵地上,挺立潮头、锐意发展的改革先锋,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行业标兵,坚守信念、克己奉公的道德模范,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质展示得淋漓尽致。他们都是英雄、都是时代的楷模,他们用自己的鲜活生命和实际行动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
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质。英雄烈士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勇敢令人敬佩,不惧苦难、舍生取义的忠贞让人崇敬,顽强拼搏、精忠报国的壮举被人赞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情怀为人传颂,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生动践行。缅怀革命英烈,弘扬英雄精神,最关键的是要传承积淀凝结在他们身上的红色基因。具体来说,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淬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总称。它诞生于嘉兴南湖,形成于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于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为具体体现。新时代弘扬英雄精神,就要激活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2.纪念英烈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我们民族素来敬贤怀德、崇敬英雄,弘扬英雄精神理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价值共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入学习英烈事迹,了解英烈的崇高信仰和高尚品德,体悟英烈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能够鼓舞、鞭策我们不断拼搏,对于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奋斗动力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把从英烈身上学到的精神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一方面,纪念英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了力量。从新中国成立70年的实践历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探索实践的结果,凝结着中国人民不懈的追寻期盼,浸染了无数英烈的鲜血汗水。新时代我们要把革命先辈们开创的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就必须以英雄烈士为榜样,大力弘扬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从中汲取强大的正能量。另一方面,纪念英烈也是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英雄群体、英雄人物。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在人民群众中宣传英雄烈士形象,弘扬英雄精神,才能动员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同时,纪念英烈也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回击。英雄烈士是真实的,英雄烈士精神以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为叙述基础。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丑化和虚化英雄烈士形象的现象,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站和个人,不负责任地对英雄烈士进行抹黑,否定英雄烈士的光辉事迹。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通过纪念、保护英烈的具体实践予以还击,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又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为全面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提供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