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
 
主办  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红色记忆

描绘新中国的红色记忆 | 第九期:“亢慕义斋”旧址、杨昌济故居

时间:2025-08-14  记者:   作者: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点击: 18447 次

编者按

笔墨丹青绘春秋,百年风华映今朝。值此“红色·记忆——北京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手绘作品展”隆重开幕之际,香山革命纪念馆以艺术之名叩响历史之门,推出《描绘新中国的红色记忆》专题,邀您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本展览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以丹青妙笔为媒,以北京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脉络为经纬,将承载中国共产党光辉足迹的革命旧址与纪念设施凝练于艺术画卷之中,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用青春笔墨书写的红色记忆,在艺术与历史的对话中,感悟初心使命,续写新时代的“赶考”答卷。


image.png

▲图为展览第一部分“红色地标”。image.png

▲图为展览第二部分“伟大觉醒”。

image.png

▲图为展览第三部分“抗战烽火”。

image.png

▲图为展览第四部分“红色黎明”。

image.png

▲图为展览第五部分“进京赶考”。


《“亢慕义斋”旧址》

作者:邓儒思;指导教师:谢明洋

image.png

“亢慕义斋”旧址实景图

image.png

“亢慕义斋”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9号,由李大钊先生取名。“亢慕义”取义于“共产主义”一词的德文音译。这是中国最早收藏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图书室,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为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青年提供了理论学习的重要场所。


《杨昌济故居》

作者:邓儒思;指导教师:谢明洋

image.png

杨昌济故居实景图

image.png

杨昌济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豆腐池胡同15号。1918年杨昌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全家从湖南迁居至此,当时为豆腐池9号。1918年8月,毛泽东和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湖南籍青年到京,与蔡和森暂住在此。期间杨昌济将毛泽东介绍给李大钊,使其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助理员,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领域。


以画为体,以史铸魂。展览创作者以新时代青年的艺术视角,将百年党史的厚重底蕴转化为可感可触的视觉史诗,既是对革命精神的艺术诠释,更是对红色血脉的青春告白。希望广大观众能从这些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蕴含的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续写时代华章。



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

特荐文章

推荐文章

通知公告

更多>>

时政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首页
  Copyright©2019-2025 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1679号-1